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9月24日,“一城山水一程歌”第二季文旅地铁专列在南京地铁3号线正式发车。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前,这趟驶向秋日的列车,为期1个月时间,将沉浸式展现江苏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此外,加入“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地下通道双大屏滚动展示,双重宣传模式,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载体宣传,全面打响江苏各地文旅品牌的知名度。
早在今年4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承办的“一城山水一程歌”第一季文旅地铁专列在南京4号线发车,得到了参与单位的肯定与好评。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地铁专列资源更丰富、视觉冲击更震撼、传播力更强。
“戏说国潮”迎双节,好戏连连看不停
位于太湖之滨的拈花湾,自开园以来热度一直不减,是一个沉浸式体验唐风宋韵、在禅意中放松心灵并接近自然的“隐世”之地。
2023年9月初,拈花有戏·拈花湾戏曲生活节第一季隆重开场,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碰撞出创新国潮的独特花火。戏曲玩偶、彩绘脸谱、戏曲书签……在别出心裁的戏曲主题市集里,游客们近距离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拈花湾戏曲生活节·第二季好戏又上线。百架无人机与烟花秀表演,为游客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梵天花海将迎来盛放,花团锦簇迎国庆,姹紫嫣红庆佳节。随着铿锵的鼓点和激昂的音乐,穿着鲜艳戏曲服饰的演员们粉墨登场不论你是资深戏友,还是初识戏曲在这里都可以“过足戏瘾”。餐饮风味融会八方,集锦荟萃,将戏曲和美食进行“混搭”既是戏曲赋能美食,更是美食让国粹烟火四起的“CP组合”。
重塑城市原核,打开老城厢“新天地”
步入无锡梁溪文旅专列,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无锡市梁溪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度挖掘古韵梁溪的历史文化,致力于打造向世界展示无锡文旅的标志性窗口。
坐落在无锡市中心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还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它以古运河为中轴,南长街和南下塘分列左右,散布着各类宝藏网红店铺,漫步闲逛,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崇安寺是无锡“城市原点”所在地,是无锡的“商核”、“文核”、“绿核”,承载着无锡的历史积淀,寄托着市民的乡土情怀。9月30日,崇安寺将正式焕新归来,改造后的崇安寺步行街将让人眼前一亮。
惠山古镇讲述着历史。最近,这片“最无锡”的地方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其中,三期项目将以二泉映月为文化IP,在根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着力突出国乐主题,精心讲好无锡故事。
追寻伟人足迹,领略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淮安区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市的主城区、古城区和核心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全国文明城市。
淮安区地处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商贸繁荣,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被誉为“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区有着65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是淮扬美食发源地、西游记文化诞生地、红色文化纪念地,这里名人辈出、群星璀璨,拥有淮剧、十番锣鼓等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
据悉,多年的保护性规划,使淮安古城独有的“三连城”格局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百余处名人故居、古民居“星罗棋布”,萧湖、勺湖、月湖“三湖连珠”,形成“一城古迹半城湖”的宜人风光,现有各级文保单位82处;各级景区景点29家。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同志故居、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等诚邀全国游客。
“淮上明珠”洪泽:
共赏湖光水色,尽享美食之味
洪泽肩挑两湖、四面环水,因湖而设、依湖而兴,素有“淮上明珠”“中国蟹都”的美誉。
自然风光美如画:洪泽湖烟波浩渺,风光旖旎,是洪泽最宝贵的生态富藏;风光旖旎的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独具江淮风情的苏北水乡浅水草型湖泊湿地风貌,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主题乐园趣无穷:江苏首家方特乐园——淮安方特“东方欲晓”2022年开园,包含8个室内大型高科技主题项目和30余个室外游乐项目;全国首个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将于明年开园。
“春季螺蛳夏季虾,秋冬螃蟹口味佳;岔河大米香喷喷,小鱼锅贴顶呱呱”是洪泽的美食民谣,因为这里是江苏地标美食城市。以朱坝小鱼锅贴、蒋坝鱼圆为代表的湖鲜美食闻名省内外,洪泽湖美食城成为南来北往食客的钟爱之所。洪泽湖大闸蟹位列2022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类)榜单第14位,洪泽湖大闸蟹节入选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
“荷花之乡”金湖:
绿道串起满城景,游览生态之美
生态,是金湖的底色,在基因里烙印着,在血液中流淌着。
大气、水体质量一直优于生态功能区标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常年位居省市前列……数据显示,作为苏北首个国家生态县、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湖始终保持着全省领先的生态优势。
生态,同时也为金湖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持续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幅。其中,荷花是那张最瞩目和亮丽的名片。金湖境内荷花种植面积近20万亩,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荷花荡和全国最大的观荷园,“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让国人有了“金湖归来不赏荷”的感叹。
身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光的金湖,被誉为半城绿色半城水,其秀美又何止于荷? 300公里金湖绿道、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上森林公园、尧想国文旅区等休闲娱乐之地应有尽有,诚邀八方宾客前来游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塞塞 【编辑:陈文韬】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25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这是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办展,共遴选了120余件精品文物来展示皇子公主们的少年生活,其中大部分文物是首次亮相。
9月25日,“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图为展览现场。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展览共分五个单元:在“天伦”中,有清宫少儿服装、鞋帽、玩具、抓周的晬盘,还有难得一见的婴儿尿布;在“美器”中,有冠架、梳具、妆奁、首饰等,材质极为丰富,尽显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在“祈福”中,以康熙御书福字碑拓片领衔的众多展品福气满满,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走进“崇文”,中西交映满汉合璧的教育内容令人瞩目,与之对应的“修武”,弓马骑射兵符韬略见人见物,从中可见培育英才成就文治武功的期待。
事实上,恭王府与故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到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訢、固伦和孝公主,这些曾经生活在清宫中的少年,成年后分府而出,他们都在恭王府这座精美的府邸中留下过自己的生活痕迹。
9月25日,“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图为展品黄色缎钉绒虎头纹鞋。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展柜中一双黄色缎钉绒虎头纹鞋十分惹人喜爱。据介绍,清宫点查时发现这双鞋与众多不同尺寸的鞋子一起存放于养心殿一个木箱中,箱子当时“内存各式鞋半箱”。鉴于这双鞋品相完好,未发现明显的穿用痕迹,因此推测可能是晚清时期为未来皇室的儿童准备,但又未来得及被人穿用的新鞋。
“懿妃遇喜大阿哥”文档记录了咸丰五年至六年,懿嫔怀孕至生产期间的生活起居和饮食状况,内容涉及懿嫔遇喜期间的脉息情况、饮食起居及产后调理,宫中迎喜神、刨喜坑、上夜守喜和御医轮值,请易产石和大楞蒸刀,大皇子洗三、满月抓周等情形。事实上,无论懿嫔还是懿妃,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9月25日,“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图为展览现场。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表示,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2019年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院和馆渊源深厚,有着历史相沿、人文相关、根脉相连的紧密关系。在此次“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展出了王府堂款瓷器、恭亲王奕訢的著书等,希望让公众感受到王府历史文化中对精雅生活的追求。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指出,这是故宫博物院与恭王府博物馆近年来开展的第一项展览合作。展览充分考虑了恭王府与紫禁城的历史关联,依托双方现有的研究基础,深度挖掘出双方馆藏文物的共性和关联性,将目光从以往宫廷里的帝后生活,转移到了紫禁城中皇子皇女的身上,聚焦此前少有着墨的宫廷少年生活。
9月25日,“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图为同学们现场写“福”字。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雷锋小学的同学们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合唱《笠翁对韵》、诗朗诵《少年行》,并为展览特别设计的“投壶”“习书”两个互动装置做了讲解,赠送给嘉宾自己书写的“福”字。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完)